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自动笺注)
小訥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四
 碑
  
燕巖書院遺墟
太上戊辰。
燕巖書院毁。
後四十四年壬子。
多士就三先生位版奉瘞之所。
設壇而祀之。
樹碑院墟。
成君鍾頀于鴨綠江上。
屬相爲文
相稷再拜而書之曰。
贊成李先生
堯舜君民之志。
先生之子琴軒先生貞度公
伸救靜爺。
高蹈禹灣。
芙蓉堂先生臨亂著績
授徒奬學。
多士所以愈久而愈不忘也。
東萊敎授贈都承旨公祭壇碑
公元1592年
萬曆壬辰
倭悉賦渡海東萊
敎授盧公侍文廟位版而殉。
難旣平。
萊人士立祀之。
朝廷賜額忠烈祠
遣官致侑。
贈爵承政院都承旨
因命旌密陽之芚只舊里。
幷表夫人李氏之烈。
密之人士
思慕之。
奉享中峰書院
歲壬戌
孫泰壽,琯鉉等。
先生衣履無藏
熊谷先壠之下。
築土爲壇
豎石而刻之曰。
贈都承旨豐川公祭壇碑。
贈淑夫人驪州李氏祔。
行歲一祭。
追遠報本至意也。
光州盧相稷書于碑陰曰。
先生諱蓋邦字維翰
嘉靖癸亥生。
十歲能攻文。
讀書白雲庵
紅葉寫字
隨水迷漫驛路
川邊。
廵按使跟葉至庵召見之。
其筆妙。
先生喜讀詩書
繫臂而誦之。
作白賦一賦
膾炙一時
戊子擢文科
爲養老母乞爲東萊敎授
諸生
行義而後文詞
適覲母聞變急
歸叩門大哭。
府使宋公象賢義而納之
遂詣先聖位版前行禮。
侍立不少離。
宋公文德謙,梁潮漢同死。
兩生先生敎迪者也。
李氏郞慶沃女。
翰林月淵迨曾孫
先生紅牌
避亂光山
遇(缺)投崖而死。
肅廟癸丑致祭文曰。
儒衣拱立
校宮之側。
陪扈聖位。
不移屧。
壬辰致祭文曰。
堂堂敎授
聞亂叩
入侍聖位。
偕我諸生
跬步不移
禮數愈謹。
臨危痛哭
當死笑言
功深衛聖。
義存殉國
烈烈忠貞
輝暎汗竹
後之求先生者。
於此而證之矣。
欲求凜凜之儀。
烈烈之氣。
東萊殉節畫。
歷歷在目中焉。
至如史牒之載。
諸賢之述。
編入於實記。
此姑略之。
密之人士
中峰之撤。
靡所寓慕。
今以裔孫供祭
得以參拜霜露之節。
庶幾有以遺忠而發彝衷也。
鄕人尙然
裔孫乎。
須於將事之際。
先生所以爲學而恐己之臂之或與詩書相離
先生所以斗米而憂己之親之瀡滫或乏。
先生所以親赴職。
視死如歸
有以
得其公私輕重之義。
能不愧爲先生之裔也。
錦溪遺墟碑銘(幷序)
相稷嘗侍先師不倦堂。
奉讀錦溪世德奉安文。
略知節士朴公之有安州死事事。
後閱靑泉申公遺集
有朴節士傳。
節士始卒
及寓密州金谷
節士祠嘗在此里。
中父老說節士不已
又家蘆谷
是節墳墓所在
鄕中搢紳章甫
節士豎碣而會。
得以周旋焉。
後孫周源,慶玹將樹石祠墟。
屬余爲銘。
銘曰。
公元1627年
天啓七年入寇
江以東旌旗袤。
箕伯(尹暄)擁兵中道逗。
定牧(金搢)牽妻乞降就。
獨有單騎盡力鬪。
堂堂不惜喪其脰。
問是誰家男子
朴㽕景培密城氏。
壬辰爲俘入大坂
乙巳幸遇松雲返。
去時十七妙丱角
及歸八尺容儀肅。
十年絶無女色蓄。
一板曾試滄溟蹴。
確然不爲誘動
彼所欲用公所唪。
始哭父墓稅二期
志在弛張二師
入對經卷弓矢
口誦手肄無時止。
四十二歲登武第。
慷慨輒談南北勢。
一日有旨徵鄕兵
輦道已定沁之城。
玉山先生號召急
呂使君(祐吉)又勤募集
密是都護將領
公乃奮袂身自請。
劒起舞誓相視
丈夫不免一死。
十日乃抵淸川江。
虜騎壓城方催降。
萬馬幷驅駱駝
王師忽地奔如波。
元帥焇帒一炷紅。
營樓閭屋俱騰空
南金已殞九倅又。
一軍蒼黃鳥獸走。
公乃屛身立柵後。
分付八卒矢迭取。
射殺健兒如豕狗。
發已數百彌赳赳
控弦時遽未決拾。
拇破出血衣裳濕。
易以左手引滿
所觸立斃復無算
矢盡逼天不佑
壯士竟爲原野仆。
不有鄕里二卒還。
孰把壯蹟留人間。
不有靑泉筆法之密。
能寫二卒口中之出而百代如朝暮相悉。
紙上如聞罵賊音。
至今凜凜公之心。
但恨朝廷不識爲何狀人。
史不收錄名沉湮。
一命之貤稍可慰。
足以培養正氣
矧玆祠墟一片石
大書特書安州蹟。
忠節千秋奕奕
曹正郞明巖先生李公遺墟碑銘(幷序)
國朝稱賢良之盛。
必曰恭僖王己卯
儒林之厄。
亦曰己卯
己卯黨籍
東泉金先生湜之醉負僮背。
而歎明巖李先生輕軀命而重事一之義也。
先生中字而剛。
明巖其號也。
十歲稟庭至
請業族父忘軒先生胄。
忘軒孺子遠來。
叩所學曰吾家之福。
時寒暄,一蠧先生
約忘軒遊楓嶽。
公請陪往。
稠廣中應對不苟
登降不辭高峻
先生許之以
公元1628年
遠大之器。
明年史禍作。
忘軒杖流珍島
公痛泣還鄕
癸亥考公爲建讀書堂。
樂安堂世仲,裵林泉鶴相論學
是歲刊襄憲公朝天皇城圖。
己巳鄕人推爲縣學講長。
乙亥明紹齋成。
是時從學者衆。
堂舍不能容。
乃別爲構也。
秋請益于靜庵趙先生
先是東泉受程朱書
靜庵東泉之石契也。
十月考公憂。
廬墓三年。
虎來相守。
戊寅賢良薦。
薦目曰學行純正
執德不撓
公不應試
歸鄕里。
輯治校宮。
授徒課學
己卯袞貞輩謀殺靜庵
至有北門之變。
按黃兎記事
東泉與客縱飮大醉
客與李信謀。
使家僮于音山。
竊負向靈山李中家。
東泉藏身吉凶
山人毁事之語。
信本山人
人衆難容
遂厚糧送信
直抵京。
金湜李中家。
謀害諸宰。
金吾郞馳到中家
先一日已去矣。
于音山招曰庚辰三月旬間。
與中向河珽。
又案黨籍沈貞親屬私通曰率妻子徙邊
不如自殞。
強加訊杖
受七棍。
高聲曰旣服容接
何用更杖。
乃止徙富寧
蓋以功臣減死也。
富寧高梯院之報。
心喪三年。
壬午母夫人訃至。
守制如前喪。
十四年。
許多所不堪處。
而公泰然
溫理舊業
吟嘯自娛
壬辰秋宥還。
寧人長少
公元1880年
爭具錢布贐行
皆辭不受
至鄕隱靑巖山
林泉講說名理
丙申拜禮曹正郞不就
丁巳九月終于寢。
七十歲。
有弟庸每歲時收臧貢布
又率壯奴十餘名業農謫
終始不怠
實賢弟也。
事載黨籍可考。
李氏鐵城人
上祖鐵嶺君璜。
六傳文僖公尊庇生。
自是世有顯達
鐵城君瑀,文貞公杏村文敬公平齋岡,襄憲公容軒原左尹垤,貞肅公竹溪則縣監蕡。
考公以上八世也。
縣監公早登第
自漆任所家于靈山
順天李氏
縣監鼎祚女。
全州李氏
參議信女
慶州崔氏。
進士沃女。
男成忠義衛,和春水使,應春,榮進士
孫男興男通政,福男兵使,惟一參奉
先生歿後。
多士尊慕之。
俎豆于道泉靈之校洞。
先生嶽降之里也。
鄕人嘗豎閭表碑。
剝滅無傳
士論復發
將重豎。
使辛東植董其事。
遣後孫庭極,庭鍊屬相稷爲文
相稷眇末後生
不能摸寫偉蹟
伯祖墨齋。
己卯人。
是以每過公里而說公所奉陪師席於蒼黃
而得有一朔講質之娛。
且念桁楊日督而終始不撓
尤歎其學力不誣也。
銘曰。
恭僖初服
賢良彙征
宵小疑忌
北門謀成。
師車入門
劫網縱橫
生三義重。
尺五軀輕。
儉纔出塞
冶已在縲。
大祖功高
死籍幸漏。
淚積鵩舍
十四星霜
勢阻守墓。
誠違築場
歸修舊學
一命曷榮。
黌堂幽靚
公昔結楹。
遺躅歷歷
多士興思
陵谷變遷
舊珉莫記。
史乘昭昭
我辭不愧
議政晉山府院君姜文景公遺墟碑銘(幷序)
聖朝建國之初
晉州有六相臣
地靈之勝。
擅于山南
月牙山東山里之大洞。
議政晉山府院君姜文景公嶽降之地也。
行過者指點嗟歎相公讀於玆。
十七歲陞內舍
二十歲擢嵬第。
燈下之苦。
必倍於人矣。
弦歌之響。
隱隱如在耳。
相公之歲一覲幃也。
上命所在賜宴
鄕里髫白。
環堵於玆矣。
山川草木奕奕精彩
而乏片石以表宅里者耶。
諸子惕然吾等之恥也。
醵金購工。
所以留示來人
謁文相稷
韋布之賤。
無以大相偉蹟
相公從子進士禮範
先祖署丞女婿也。
念昔婚媾之契。
不敢自外
公相業之盛。
史不絶書
國人之所高景也。
乃參以外史神道碑所載。
書于石曰。
公諱孟卿字子章
與弟守軒先生叔卿
聯牀治業
釋褐歷敭淸要
在堂下則翰林,注書,司憲監察忠淸都事吏曹
郞,檢詳舍人司憲執義
堂上則都承旨,吏曹參判,輸忠勁節佐翼功臣晉山府院君,議政府參贊贊成右議政左議政,領議政
諳練典故
思致精敏
機務雲集
不動聲色而理之。
丁丑政府七年
多所建明
寬毅方嚴
大臣體。
詳於儀度
賓祭大禮
爲贊儐。
無所愆違
其器則黃翼成一見而已以己座而擬之矣。
居處產業瓦缸被讓寧之譏。
蠧楹入聖主之覽矣。
恩數之異則有疾自上按方。
疾瘳加級醫與子婿矣。
哀榮則撤朝三日。
素膳七日
官庀葬事。
賜謚文景
大臣語及公。
爲下涕矣。
德誼之浹人肌膚者。
則赴車所過。
不識無不涕泣矣。
孝思之篤。
臨化有言曰旣憂吾病。
又悼吾死。
豈可使老母重苦乎。
愛親眞心也。
姜氏晉陽人
文敬公君寶恭穆公都廵問使贈左贊成通亭淮伯。
縣監贈左議政友德載寧李知州事
高祖以下四世外王父也。
寅生辛巳卒。
五十二歲。
葬楊根墨枝山
榮州郡夫人坡平尹氏
上護軍須彌女。
男允範知司諫院事。
女婿縣令南暿,護軍壽長
孫男自明牧使。
曾孫守仁司猛,守義司正守泉
玄孫男順起主簿繼原府使。
煕復壬辰殉享鄕祠
判,琴淑博士,傑,琴舜生員
五世孫雄甫,遜,牧使銀素,秀澄。
銘曰。
宸慮蠧楹。
讓戲瓦缸
首相產業
枯淡無雙
大器特許
藻鑑有厖。
報母一語
認出純腔。
𡷏𡷏牙峰。
洋洋晉江
遺墟千禩
喧翥南邦
安東金氏三世殉忠碑銘(幷序)
公元1592年
普顔不花死於建寧
其妻阿魯眞抱其子投井
其女及妾孫女皆隨溺。
寧子死於甘勿。
子擧眞及奴合節入敵中戰死。
載筆特書之。
夏山金氏祖子孫之殉。
二家之亞流乎。
殘兵強敵
不共一天
至死而戰不休者。
二家之所未有也。
諱傑部將
大壽主簿
厚生學生
金氏安東人
高麗名將忠烈公方慶大祖也。
檢校休號學堂
學于圃隱先生
吏參諱益精雲庵
以孝旌。
三傳有諱鑄僉知。
知生希文
始家夏山
希文生應東。
東生部將
部將主簿
主簿學生
萬曆壬辰
部將公率子若孫。
赴金文烈公千鎰晉陽之陣。
文烈壯勇略前鋒
獲捷
癸巳六月城陷
文烈死之。
部將公被執。
不絶口而殉。
主簿公藏屍于巖穴
抱子慟哭曰父死於君。
不死於父非子
遂諭聚餘卒。
追敵至鼎巖津。
矢盡
公元1593年
而死。
學生亦死。
三世三人
同死於事。
忠臣也。
難定幷錄原從。
多士請旌贈者凡二十一度。
猶未蒙恩典。
粤三百三十五年丁卯
鄕人偉蹟漸湮。
豎石于回山里。
後孫在勳,在烈屬余爲銘。
余亦夏山人
可以病朽不文辭
銘曰。
父曰主辱。
死吾所欲。
一劒橫突
萬騎奔蹶。
天時不利
惟義與比。
子曰父死。
余生爲恥
百里馳轉。
萬死一戰
孫亦忘身
三世成仁
峨峨矗皋。
洋洋鼎濤。
百代千秋
忠魄長留
縣監李公遺墟碑銘(幷序)
忘憂郭先生壬辰擧義也。
部伍纔定。
首先應募者。
縣監成公天祚別提曺公以後,辛公裕慶,第四李公穫字景實
年三十二。
身長九尺
力擧千斤
父老言爲兒遊戲
壇上大將
指麾羣兒
讀書古人忠義處輒慨然
及赴陳作詩自誓
癸巳斬敵將扁密等數十人靈山
昌寧沃野中敵丸。
用武如常時。
甲午淸正陳探情形
丁酉復從郭先生贊畫軍機
智正通信斥之。
乙巳朝廷錄其勩除玄風縣監。
著績
己未卒。
昌寧牛山枕午原。
子孫仍爲昌人
國人承二百年昇平之餘。
猝遇強敵
列郡
人色
凶鏑所觸。
人人知難乎免矣。
公能挺身大叫
執義旗。
紅衣之陳。
其勇矣乎
竟劃助東南捍蔽之功。
而昭載龍蛇之錄。
人到于今誦之。
子姓不振
貤典社儀。
漠然不及
識者恨之。
孫鍾和,泰等。
不忍棄其遺址
豎石而識之。
遣東厚謁文相稷
相稷昌人也。
敢於鄕獻而辭不文哉。
公星州人
號野軒
國朝名相齋文景公六世孫。
公始居靈山之長加里。
而今豎碑于昌寧詩南者。
晩年所卜也。
銘曰。
驅敵如㺚。
風生戎軒
視民如孩。
春和鈴軒
晩而自好
逍遙野軒
過者式閭
如見九尺軒軒
仁川李氏兩世三孝
相稷嘗讀澗松趙先生三綱九絶句。
第二訓導李公。
(郊)第六訓導之女李氏
(姜沄妻)咸州十室之鄕。
三綱九人焉盛矣。
李氏居其二異哉。
近世兩世三孝
又出於李氏
訓導之後也。
退谷公以孝子而配孝女
宜其篤生孝子也。
於是而歎至行之係於世類
孰謂醴泉之無源。
靈芝之無根哉。
退谷諱埬字復汝。
正廟丙申生
夫人金氏
淸道人得鉉女。
憲公之岱之後也。
退谷事親也。
蛙蛇鳩蟹之異。
而夫人實偕致焉。
有子曰愚窩諱尙志字瑞章
純廟丙辰
公元1868年
親年八十。
騎馬而行。
公已六旬
必執靷防危。
小川得尺鯉辦祭品
飛雉入廚。
皆古孝子所生祥。
一室三人有之。
豈不偉哉。
戊辰秋
咸州章甫大會鄕校
立石以彰其美蹟
遣後孫柄屬相稷記其事。
相稷先師集中
退谷遺事
初號四隱
謂隱於盲聾啞躄四者之間也。
其意若曰不見則欲自除
不言則謗自止。
塞耳惡聲不至
無足跬步不差
蓋欲學顔四勿推衍之也。
金氏未笄
已有鄕里褒孝之狀。
雙鯉入瓢而救母病。
停婚三載求事父也。
愚窩作無極性命理氣論。
以貽門弟子
此實兩世三孝根柢也。
法當幷書。
先世有恭度公文和仁原休復
恭度於訓導五世祖。
仁原訓導曾孫
而於退谷七世祖也。
碑之右又有戊申四義士碑。
柏庵壽胤。
退谷曾大父也。
烈婦盧孺人旌閭重修
劉向女士
母儀則首有虞二妃
賢明則首周宣姜后。
智則密康公母
貞順則首召南申女。
節義則首魯孝義保
彬彬風化之原。
後世女敎廢久。
鮮聞有母儀賢明仁智貞順之著。
而惟節義爲人所易聞。
旌褒之典先焉。
節義則反進退之。
無乃擧其
末而遺其原者歟。
我從六世尊姑盧孺人
爲故及第慶州金公次顔之婦。
金公早歿。
孺人壽考
一男三女成長
英廟乙卯
觀察使金公在魯因鄕儒呈書
啓聞而蒙旌。
夏雪山人洪公晟撰墓誌曰。
金公之歿。
夫人斷髮垢面
欲以生人處。
終祥歠粥。
土室苫席
飢渴忍寒暑。
三十年如一日。
敎孤義方
敎子婦諸女。
以承祭事長治梱之法。
秩秩也。
臨歿詔其孤曰吾喪必祭以蔬菜
合祔於若翁。
備品以祭。
苦心秉禮。
至死不變如此
噫在斷髮垢面之日。
苟能爲所欲爲則從夫子而已
夫子一時之快也。
敎育夫子血肉
做得一門戶於竆鄕寂寞之濱。
所以夫子也。
夫子終身苦心也。
閭之銘所云生固有難於死者
以此也。
公齊肅公稛後。
曾祖生員
祖善寒岡先生門人
孺人禰漢錡。
祖垓號菊潭書院
外祖郭萬進堂瀏監司越孫。
孺人生志。
以孝給復
志生德鼎。
世以文學著。
九世孫佑經。
綽楔歲久頹壓
擬豎碑。
屬余爲文
吾家事也。
敢辭諸。
劉孝子旌閭
公元30年
光武六年壬寅夏
命旌孝子致善之閭。
用掌禮院卿申檀所奏也。
其言曰致善生田家。
早孤而貧。
公元1868年
樵爲業。
事母之節。
出於天性
讀書不能及也。
病卧思喫生魚
時値大冬
江湖堅合。
致善號泣江渚
有一漁子遺尺魚。
欲償其價。
不見
歸而供之。
疾乃瘳。
有病
醫云蔘最效。
致善賣薪辦孱貨詣蔘圃。
路遇人自言有蔘十根。
壽子之母。
拜受
出其貨。
人又不見去處
進其母獲穌。
母卒廬于墓三年
鄕里感其有神助。
多士錄其事于三綱事實
道伯承命擬造閭。
致善詣郡乞上奏收成命。
安人子之心。
粤二十五年壬戌。
孫星鳳偕其姊婿曺秉
訪余泗南而詢之曰。
祖父今年七十八。
禁不得綽楔
念祖命雖重。
帝恩不容不識
鐫石埋于閭外。
留示後人
有以文之。
余應之曰元嘉錄孝純之里而未聞潘綜必辭
楊州吉翂之孝而中正不嫌生存
劉君之閭楔可綽而石未可埋也。
星鳳又云祖父以爲魚蔘之賈。
相違錯而直不遑酬。
有神人至哉。
曰若如而祖之言。
董之絹解之
誰從而得之哉。
乃書之爲劉孝子旌閭碑。
閭在金海之漁防里。
君之先江陵人
敬王死事茂長縣監漢良高敞
至折衝益章。
始家金海
於君爲高祖也。
君字性瑞。
乙巳生。
系子祥洪。
孝烈婦盧氏事蹟
金陵曺君秉海。
帶家入頭流山。
越三年乙卯。
喪其冢子成煥。
又六年辛酉君沒。
煥之盧孺人
手製襲斂具。
小姑曺氏曰吾事畢矣。
數頃小姑疑其不在喪側。
竊視之。
恬然牀間
絶氣息已久。
無以救。
將含啓其齒。
舌爲齒所决也。
鄕人追述生平
通諭于明倫都約所曰。
孺人名家之裔。
法門之婦。
夫死之日。
非不欲遂同穴之願。
而念夫家孤寓遠鄕
父子是依
子旣不幸
幷與婦無生
孰爲舅溫凊
忍痛以終祥祭
舅歿視死如歸
無所吝惜
七歲苟延孝也。
一朝殉身
其志烈也。
約所諸君嗟歎其純心苦節。
爲文以褒之。
鄕人復發論曰當鐫其事。
風勵坊里
小姑曰吾雖窶乏
不忍使孺人泯湮也。
招工石云
孺人之心。
已判一死於夫歿之日。
而爲舅失養而不死者
誓欲替行夫職也。
旣爲舅而盡送死之禮。
一日更保殘喘
孺人初心也。
欲死而緩其死。
事訖而輒捨生
孺人生死
可謂盡其義也。
相稷孺人族也。
熟知孺人之家。
世篤彝倫
孺人之有是事
無愧爲乃家人也。
孺人光州人
學生必容之女。
孺人所後子喜文今七歲
余文煥從祖叔父
秉壕,孺人本黨兄在珉也。
碑在河東郡古田面銘橋里。
金陵二百餘里也。
烈婦李氏事蹟
甲子孟月三日
孫君永達妻李夫人刲股療夫疾。
八月夫婦俱爲完人
州人齊聲曰此特行也。
盍勵餘人
樹碑慶州良佐村孫氏庄。
孫氏父老少年生晉鶴。
相稷其實
按傳夫人驪江人能懽女。
晦齋夫子之裔。
孫君慶州人
愚齋先生之裔。
虛齋諱時
其中世之顯也。
夫人在家適人
服膺祖訓
慣從夫大義
夫不幸晩罹惡疾
家又貧不能治。
夫人禱家後山
烈風㬥雨無闕。
日蕩竭孱資。
百方求藥竟靡效。
聞人肉最良。
私室聶其股。
刀鈍肉少
因再試又未優。
遂更磨刀刮之。
骨露四五寸。
作膾供其夫。
稺子見血濺濺自股流出。
告于門親。
舁而適醫院
沿路男婦長幼嘖嘖曰烈哉烈哉。
競出貨以付從者曰善療之。
及歸夫子筋膚充潤。
鬚眉復生
依舊是健丈夫
宗族服其烈。
爲築其居室
且購耕土而贍其生。
曾育二子
長▣▣已娶婦入門
今年五十六。
夫人五十四。
室戶融融然。
夫人之在醫院也。
坊里醵合八百金以謝醫師
不受曰吾亦觕具彝性者。
相稷聞人割股雖服其至誠
而猶或慮其傷生
今聞夫人事。
至誠所感。
不惟救夫身。
亦有恤救者。
如是退之之對鄠人過慮也。
噫損一股而全其夫。
古人割鼻截耳而全其節者。
其事雖殊。
其義一也。
不但風勵一時
將使來世爲人婦者。
模範夫人焉。
天下爲人夫者。
庶免廢疾人也。
處士公祭壇碑
公元1870年
東俗謹原野之祭。
歲時駿奔焉。
以吾盧而言之。
固城之堂項。
咸安山足
嶺族之所共尊也。
固城侍中仁正之墓。
咸安則副正諱孝孫訓導諱繼宗署丞諱甲生,東岳先生善卿之墓也。
署丞公之弟參判諱瑞生之墓。
固城之資浦。
參判之子縣令諱趙卿
同郡黃善洞。
縣令有子曰習讀諱叔匡。
酒泉洞。
洞與黃善密邇。
習讀階下胤子進士諱詗之墓。
進士二男
長諱大成生員號小窩。
守愚崔先生門人也。
季諱大受
處士公也。
世譜云內外墓固城鹿鳴洞而遭亂失守
深目無人
歲時芬苾
無所施。
諸子孫爲無竆之恨。
歲庚午
遂設壇于宜寧華陽之龜陽齋上麓。
約爲歲一祭之所。
龜陽齋者。
之子龜庵諱仁復墳庵也。
論者曰壇之設。
鹿鳴
斯言固是常例
陵谷變遷
名稱隨幻。
實無以求其髣髴
無寧就享於冢子眞宅之壠。
而俾冢子之靈有所瞻依
諸孫將事者。
地近而誠不懈
於是神理人情
無所憾也。
公字景祉。
松巖李先生魯撰公母夫人金氏墓誌曰。
盧君兄弟
孝於親友兄弟
綽綽文行
可以公平生也。
淸州韓氏永老女
祔享于壇。
仁復生子萬國
萬國生孝攬。
孝攬生德生,德黯,德美
今十餘世。
詩禮之緖彌振。
盧氏婦南孺人殉烈碑銘(幷序)
公元1866年
烈婦孺人
長淵盧君基烈之妻。
宜寧大族金吾郞廷瓚之女。
丙寅冬盧君卒。
得年二十一。
粤十餘日。
孺人殉從。
遺書
意願同穴也。
願善育三歲幼女也。
分別箱篋
識之以他日立嗣所付。
女嫁所需自己襲斂具也。
始盧君絶命之日。
一聲長號
便瞠然失魄人。
不復哭。
惟爲夫附身而加誠信
小姑失所天生何爲
祖舅大耋
吾忍復傷志。
一日著潔裳衣
戚嗟色。
家人謂將寬譬大舅弛防守。
翌朝視其居。
已不淑矣。
鹽汁器在枕傍云。
孺人甫齔。
小婢輩要偕翫優戲
正色責其無知
長人未見輕言輕擧止。
事兄如嚴父
敎命俯首而受。
則本黨人所誦也。
纔笄姑疾革
來侍湯罏。
及遭故送終饋奠如禮。
事尊章。
竭誠中饋
盡室歡心
繼姑入門
以壼務悉聽之。
事有所勞惱則代執不懈
盧君年差少。
勸多讀勸善接人。
此則夫黨所誦也。
盧君志于學漸有進。
又能用意繕修先蹟。
可謂克家子也。
嘗從余遊。
故識爲人
聞其閼。
深慟之。
未幾孺人殉從。
益悼盧君之身不得年
幷令孺人短折也。
孺人家庭擩染者而勖夫子
冀其成業
已無及矣。
獨生哉。
祖舅啓洪
於余有異貫同祖之誼而鄕井舊交也。
悲其喪冢孫而賀其孫之婦之能成仁也。
金吾所善也。
有行
宜其有是女。
可敬也。
鄕士諸君子會于冠山
議豎碑而褒之。
要姜君信喆,成君一慶相稷爲銘。
銘曰。
士良聘。
一家之慶。
靑年偕亡。
非不爲深恨。
曷若令名之爲百代勸。
敬齋李公遺墟碑銘(幷序)
知品川縣。
江西名郡也。
其山智異山,王山,尺旨山。
其水長善灘,牛灘鏡湖
其產鐵茶蜜熊膽麝香
人物則德溪吳先生陶山山海高足
德溪有友曰敬齋先生李公。
相與講討
恨知之未早。
可見造詣也。
嘗祀
公元1498年
事于愚溪書院
後學之所尊仰也。
懸弧之里曰漢峙。
草木尙有精彩
鄕人指點先生遭故。
侍墓于此
昆季枕被于此
日誦大學于此
一時長德嘗訪公于此
不就徵辟
終身高卧于此
享九十八歲于此
不可以無識
樹石以表其閭。
孫圭貞,亮問相稷
按狀公諱世柱字屹叟。
弘治戊午生。
八歲小學
丹書敬怠之義。
考公曰汝能敬吾愛
汝怠則吾笞汝。
遂服膺之。
講習不懈
十七歲。
見弟孝廉齋公孝廉詩。
和之一心有此敬。
爲孝且爲廉。
證者山惟在。
毋令愧我心。
孝廉山名也。
二十一歲。
父母俱歿。
行幷有喪之制。
及葬守墓三年
嘗拜南冥先生大學
先生見其行。
許之以十室忠信
因勸赴公車
公對曰不敢先人之志。
晩年薦拜典涓司直長不就
尋陞通訓
愛愚仕里山卜居焉。
敬齋成。
有戒慾戒言戒酒等箴。
所以諸生也。
又有詩曰主一無適
成終學有餘。
文公緯有和。
縣監柳公公綽亦嘗有所唱酬
李氏慶州人
文孝公菊堂蒨,文靖公霽亭達衷,襄僖公謙灘興商。
七世六世世祖也。
曾祖通政號退休
宗元通政號遯齋
始家山陰
禰完從掌樂正
蓮城金氏
牧使益粹女。
延安
氏。
縣監貞禮女。
判校淑璜孫。
縣監嘗弔公廬墓
賢其人。
制闋以女妻之。
五男
三變三綱三德三聘三正曹正郞
長無育。
第二房女李廷春吳津,吳世平妻。
第三房女柳夢弼姜胤宗,洪之遠妻。
四房男士哲。
女閔逅妻。
正郞六男
文直長,哲光參奉,出爲孝廉齋祀孫,哲明參奉,哲和直長,哲英,哲敏。
女婿成根,許英
墓在車峴面長位村藪山庚原。
曰。
康成之里
鄭公
彥方之居。
君子鄕
吾知漢峙之爲李公鄕。
表以書之曰孝敬鄕。
孝烈盧孺人事蹟
公元1866年
孝烈盧孺人
密城士人朴順洪之妻。
盧氏光州
大人名相耆。
孺人十五歲適順洪。
粤三年丙寅。
順洪偶得疾。
孺人祈天請身代。
竟不幸。
年十八。
孺人亦十八歲。
手裁襲斂具。
將入棺。
孺人出門久不入。
舅索之屋後
已自縊。
舁置溫室救之。
時姑有疾沈呻。
泣而喩曰子死汝亦死。
誰復救我者。
孺人強飮起。
至誠視姑疾。
疾旣瘳。
孺人稍稍却食。
形色憔悴
十月二十日夜殞身
暗自仰藥也。
鄕人士嘉其行。
通諭經學院及諸郡校。
共治碑。
立于大谷面月村之巷。
大書孝烈孺人盧氏事蹟碑。
噫余於孺人
爲同五
世之親也。
是以知其未字時事
幼頗聰慧
父母誠意藹然
女工長諺書。
兄弟妯娌
極有恩愛
余目之曰而爲男子
吾盧當有光。
及嫁其舅炳祉喜曰自新入門
家中節度漸備。
其所成就
殉身從夫以成仁而已耶。
成仁大矣
曷若大夫家門戶耶。
夫死於五月
婦從十月
雖非初志
志之欲從夫。
已定於斂訖之際。
苟延一百五十二日命縷者。
體夫孝思而以求病姑生路也。
不愧爲朴氏家孝烈婦也。
孺人村先生克弘之后
中適人而殉者。
不絶書。
論者以爲孺人得於擩染云。
處士趙公亭墟碑銘(幷序)
性齋許先生講道南州也。
有六十五歲老書生徒步百餘里。
執經至門。
請以蔡季通所以朱先生禮事之。
仍留公餘堂質禮疑。
巖窩趙公其人也。
公嘗從事公車業有雋聲
及遊師門
星湖順庵,下廬三先生爲學大方
勵志爲己。
絶意名利
築室靈臺巖下兩澗之交。
扁之曰雙澗亭。
取關閩諸書而讀于其中
鄕里同志後生請業者常塡門
公之捐書帷已五十八年而亭爲墟。
蓬蒿滿目
行過者輒指點嗟咨
孫鏞弼泣而言曰吾家無以肻構
然棄其基
所不忍也。
擬樹石亭墟。
屬其四從叔瀚奎乞銘于相稷
非謂相稷能言
相稷先人嘗與公周旋于涵亭講說之席也。
義不敢辭
一山趙上舍所撰碣陰。
公事父母孝。
六十而不懈
幷有喪。
哭墓三年
晨夕誦鄕黨篇。
謹信三字自修之要。
公諱胤植字致彬。
趙氏咸安大姓
節公漁溪先生旅,無盡執義參,孝子贈左代言俊男,忠臣夏官亞卿繼先。
其先世之顯也。
公生庚申己巳七十歲。
銘曰。
有澗雙流
有石特豎。
不息兮石不磨
足以賢人讀書之舊乎。
權泰銓積德
陸平泉得一孫。
佃租若干
龍江刊字於租斛曰出此斛入此斛。
子孫世守此斛。
孫敬齋續題曰少收幾斛。
多收幾代。
子孫登科第
每畝免米五斗
又戒之曰彼虐害佃戶者。
生前良田幾千而後不留寸土
余嘗誦玆言而勖兒曹
今聞昌原權泰銓所行。
此陸席兩氏之流也。
盍書諸石。
以勵餘人哉。
噫井制廢。
民困久矣
一土一稅。
佃戶不能謀生
矧旣而又牟之哉。
昌之龜山水田
舊俗也。
君所收洽爲百石
一日招佃民語曰吾不忍幷取牟也。
今革
之。
佃戶感其恩。
醵金伐石。
要余記其事。
余始聞之。
佃戶求媚而君之不呵止
更聞之。
孝子也。
此孝之推也。
又嘗捐己土數百坪通水道。
以便衆人灌漑
又嘗施宗族助敎育。
不惜巨款
况於竭力養我之佃戶乎。
苟能世世守此規。
如席氏之斛。
則權君之施佃戶之受。
將至幾億億斛也。
此石之豎。
佃戶所不容已。
豈君力辭而可止者乎。
君字亨淑。
權氏安東人
一齋先生諱漢功之後
張氏殉烈碑
校理公達手妻鄭。
校理被禍
設位而哭曰良人骨返。
必以吾祔。
言終而卒。
參判尹公承吉妻朴。
判死
不言不食
端坐而歾。
進士公鉉器妻朴。
進士歿抱枕塞兌。
視聽呼吸
五日而死。
國朝烈婦事者。
於此三夫人而許其不毁體不飮毒而從容自盡焉。
近故士人沈相舜之妻張孺人之殉。
三夫人之亞流乎。
相舜之歾不踰時而張氏之喘息已絶。
但聞一聲長號而已
又但見其抱屍臥。
有涕而已
體之毁毒之飮。
固無暇矣。
夫之癰六朔。
絶而甦六度
躳湯罏而嘗味
臥起迎意
北斗請代
烏魚而協夢。
顯效輒奏。
黨里交賀
俄忽之頃。
痛切
城。
呼吸自閉。
願遂從夫。
烈烈哉。
張氏之所以爲死也。
張氏仁同人
士人碩女
相舜靑松人。
靑陽君義謙十二世孫
靑陽之孫貞敏公長世挈家密陽
子孫金陵宜春
貞敏八世孫曰宜性。
早喪子。
取相舜爲孫。
舜耕且讀。
以悅祖心
張氏亦善事祖舅姑。
祖舅姑歿。
盡禮喪葬
鄕人稱其家法之美。
梁之善里其世庄也。
金之余次其所寓也。
張氏殉于寓。
州人士屢以狀請褒。
相舜之兄相辰,三從叔彥澤。
貞行泯湮。
石舊閭。
相稷爲文
君臣父子夫婦之綱。
墜地幾盡。
而張氏能扶之。
彼臣不臣不子不婦者。
視張氏之碑。
庶有以改其心哉。
張氏之殉在戊申
距今爲十二歲。
河氏烈行碑
烈婦河氏。
晉陽人
年十五適延安車亨奎。
善事舅姑稱。
力穡成家穀貨
稟陳大義
得歡心於竆乏者。
鄰女失禮苟活必斥之。
戊午夫疾㞃。
禱天請代
氣絶咋指灌血。
甦旬餘。
竟不起。
三女吾未育子男。
不從無所從。
自裁
舅姑泣而喩曰而有身若生男。
而夫死而不死
婦唯之。
然常露地宿曰不忍取便身。
日暗著嫁時盛服
靈牀前閉吸卧。
家人偶見驚呼
開眼語曰冀或求嗣
苟延至此
覺其妄。
願速歸見夫。
遂絶。
家衆不及
就夫墓合祔
距夫死三十八日。
士會鄕校
通諭鄰郡。
所以闡揚之。
僉曰宜立石記蹟
以勵鄕里
金相閏李周穆謁文相稷
相稷杞梁殖無子。
共姜淄水死。
惠士玄妾子不死
王氏必不經於樹。
今河氏疑腹有兒。
保三十八日命縷
其心乃王氏飮食寒煖猶恐不至
之時覺其妄。
死不留時
孟姜下則無子亦死而已之意。
宗人追念烈婦求嗣苦心
以其夫弟琫奎之子鎭鎬爲夫後。
夏侯令女養子爲曹氏後者
事略相似
幷書之。
爲車氏婦河孺人烈行碑。
碑在靈山南谷之坊馬山之里鷗峴道上
亨奎父炳允母辛氏。
炳允故。
琫奎亦夭。
鎭鎬纔六歲
辛氏述家夫喜施之志。
析產以賙族戚
因奉副鄕士爲此役。
亦可書也。
銘曰。
西火之鄕。
古多女士
或罵賊殉。
或蔽夫死。
餘韻興起
乃生河氏。
夫子有疾
醫師殫技
旣籲于天。
又咋其指。
舅姑意。
謂腹有嗣。
旋覺其妄。
須臾敢寄。
靈牀之側。
實爲死所
不呼不吸。
從容以處。
鄕人曰咨。
吾郡之榮。
末俗滋僞。
倫彝不明
一婦成仁
八方足勸。
爰樹短石。
寔由輿論
鷲山嵂嵂。
洛江洋洋
烈婦之名。
與之俱長。
義婢蓮介碑
柳上舍凝有婢曰蓮介。
上舍幼而孤。
無朞功親。
蓮介私自祈。
少主多男
上舍娶裵袗女。
自八金陵之活川。
活川裵氏庄也。
蓮介至誠服役十餘年。
上舍夫妻俱歿。
一男靑春
蓮介與之共哭泣祭奠
制闋聘趙察訪連女。
纔數年。
靑春寒疾
趙氏籲天乞代竟不救。
斂殯如禮。
不食不言
蓮介強進之則飮水而已
所言只促葬期。
蓮介揣知趙氏從意
泣而語曰小婢前月
浣濯娘子有身
柳氏一脈在此。
娘子自絶
是絶柳氏祀。
何顔見夫子地下
趙氏大感悟。
待產期。
果擧丈夫
七日語蓮介曰柳氏祚薄
母子相離
或可以度厄
汝抱往我父母而託之。
如其言。
密陽今音部曲
察訪泣告娘子意。
歸侍娘子
然念孩不置
三日往見。
一日匍匐門外
扶抱視之
一膝不仁
介舐膝覓疵。
按之則啼。
求鍼醫剖之。
得小磁片
傅良藥得完。
盖自嚼而吞下也。
後十餘年。
趙氏捐世
孩旣長。
名昌茂
弓馬登第
仕至副正。
又早世。
二子光胤(後登文科察訪),慶胤。
不及就傅
介痛主三世俱殀。
話到主家泣涕
兩小
郞如副正孩時。
兩郞介如母。
壬辰難。
兩郞尙未冠。
介已九十餘。
遂負而走關東
獲免鋒鏑
難定負而歸。
介死于道。
負屍而行。
慶州汝甫驛。
肩浮足繭
無以前進
瘞道傍小邱。
聚石爲標。
擬歸埋趙氏下竟未遂
今所傳者成公泰贄所撰介傳一篇而已
上舍後孫善坤。
傳示相稷無以介恩。
欲豎石故里
俾後承知吾家之有今日
專由介事主之純心也。
噫魯公子之保母
以其子代公子死而魯人高之義保
魏公子乳母
以身蔽公子
公子俱死而秦王以卿禮葬之。
名之曰節乳母
介私賤也。
其責輕於乳。
而能忠事柳氏三世
使柳氏不至絶嗣
柳氏之義婢也。
成公之傳曰柳氏不絶
介之名不絶
柳氏大於世。
介之名亦大於世。
閱三百年之久而介之迹始顯。
柳氏大之漸。
吾於玆碑而爲左契云爾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